發布時間:2022-07-19
新聞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黨群工作部
瀏覽量:4548
榜樣是一種力量,彰顯進步;榜樣是一面旗幟,鼓舞斗志;榜樣是一座燈塔,指引方向。在公司改革創新、轉型發展的進程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艱苦奮斗,勇于擔當,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讓我們聆聽他們的奮斗故事,感受榜樣的力量,滋養進取之心,激發奮斗熱情,團結引領廣大干部職工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貢獻力量,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堅守地質初心 履行找礦使命----西安地勘院有限公司地調所項目負責楊超先進事跡
楊超,男,1986年出生,研究生學歷,區域地質調查與礦產勘查高級工程師。現任西安地勘院有限公司地調所項目負責,從畢業至今一直從事礦產地質勘查工作。個人連續多年獲得單位先進生產者榮譽稱號。
一、扎根一線,成果豐碩
作為一名地質工作者,楊超繼承了老一輩地質人的“三光榮、四特別”的優良傳統,在工作中憑借吃苦耐勞的工作態度、一絲不茍的專業精神和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逐步成長為單位的青年專業技術骨干。他參與的地質找礦項目主要在陜南、新疆等地,常年奔波于秦嶺深山密林和新疆的天山山脈之間,一年當中大多數時間是在野外項目中度過的。其中參與的《陜西省鎮安縣銀洞灣-張子坪一帶鉛鋅多金屬礦預查》初步估算銅潛在礦產資源1.91萬噸,銀潛在礦產資源122.57噸,該項目獲得陜西省第九屆優秀地質成果三等獎;參與的《新疆和靜縣察汗烏蘇金礦普查》提交金金屬量1.25噸。作為項目負責人,他主持的《陜西省平利縣水坪-鳳凰山地區金銅多金屬礦預查》項目初步估算重晶石潛在礦產資源599.82萬噸,達到中型;現延續開展的《陜西省寧陜縣向坪-巖灣一帶鎢鉬多金屬礦預查》初步提交鎢潛在礦產資源2.42萬噸,并獲得了陜西省礦權空白區找礦重大進展獎,有望通過進一步勘查工作達到大型。
二、不斷學習,不斷提升
在工作中,楊超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生產實踐有效的結合,堅持利用業余時間深入研究學習新的成礦理論、勘探技術和找礦方法,通過向身邊的地質前輩請教,向實踐學習,走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初步對如何研究礦床成因有了自己的見解。同時,他抓住公司為職工提供進一步深造的機會,利用碎片化時間勤奮學習,通過自身努力順利考取了中國地大(北京)研究生,開啟了一段在學中干、在干中學的特別歷程,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擴展了自己的找礦思路。
三、不怕艱辛,銳意進取
為了按時完成項目的工作任務,楊超帶領團隊憑借堅強的意志,在秦嶺山脈的陡坡峭壁中攀爬,在茅草叢生的密林深處穿梭,忍受著突如其來的天氣變化以及野外連續高強度的體力透支,跑遍向坪-巖灣項目礦區內外50多個平方公里。夏天不管多熱,他都會按時出現在鉆探施工現場,指導鉆進,編錄巖芯;冬天再冷,他都會踏著雪踩著冰正常開展工作。多少個白晝,他和項目團隊一起踏遍了工作區的各個角落,摸遍了礦區內的每個構造,每條礦脈,說起來,如數家珍;多少個夜晚,他在昏暗的燈光下,面對著礦區的圖紙,冥思苦想著區內礦床成因,下一步的工作計劃。即便是在節假日,他仍然堅守在野外一線工作。從投身地質事業的那天起,他就做好了舍小家為大家的準備,十幾年如一日,懷著對妻兒的愧疚和思念,他把無悔的青春獻給了地質事業,用辛勤和汗水開拓出第一手地質數據。在他的身上充分體現了新時代地質人崇高的敬業精神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