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4-24
新聞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王玨
瀏覽量:2623
訓,教誨、教導也。
家訓在今天早已不是高懸于祠堂之上發黃的經卷,它是“萬丈高樓始于基”的夯土,是“行事方知有寸”的戒尺,是父母的教導,更是家庭的滋養。
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
小時候聽奶奶講,兄弟六個我爸爸總是最刻苦的那一個,小小的門廳里每晚都是他練毛筆字的身影,常常是別人都睡下了好久,他還在那里寫著,沒有墨就用水,沒有紙就寫在地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酷暑到深冬,別人都不解他寫給誰看,畢竟那個年代最有話語權的還是兩把子力氣,可只有他自己知道,只有考上大學走出去,才有不一樣的未來,于是“堅持”成了我懵懂童年中的第一堂課。
后來歷經許多考上大學,爸爸畢業分配成了一名歷史老師,只聽人說他上課從不拿教案,兩手空空只身前往,上下幾千年張口就來,全憑一張嘴打天下,打出了口碑和成績,“可這樣多累啊,都要背下來,別人怎么不這樣呢?照著教案教學生的成績也能上去呀。”面對我的疑惑,他只是說:“別人有別人的想法,我有自己的要求。”于是,熱愛你所做的,衷于你所熱愛的,便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二堂課。
再后來我也長大步入社會,難免棱角分明年少氣盛,可每當我抱怨之時,“與人相處莫怕吃虧,吃虧是福。”便成了爸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起初總會氣沖沖的頂回去一句“我才不要當笨蛋。”慢慢才明白,這簡單的幾個字里,卻寫滿了他的寬厚與祝福。
媽媽的八百塊錢
在我上小學的時候,家里并不十分富裕,分厘都要花在實處,于是跟著媽媽去銀行取錢就成了我最快樂的事。可有一回不一樣,等我跟媽媽回到家屁顛屁顛在床上數錢的時候,只見她面色凝重:“銀行的人好像多給我數了八百塊錢,怎么辦呀?”“我也不知道。”在小小的我看來,八百塊錢可是一筆巨款,足以買下我自己,那我又怎么能做出這個“重大”的決定呢?正當我頭腦風暴不知所措的時候,媽媽已經開始帶著我向外走了:“不是咱們的不能要,如果我們拿了這個錢,那個柜員就要受懲罰的。”事情過去了太久,我已經不記得那個柜員的神情,也不記得媽媽跟她又說了些什么,只隱約記得縮在媽媽懷里時,看到她的眼睛堅定又明亮。在那個監控還不是很普及的年代,善良好像是一盞最大的明燈。
再后來,樁樁件件都是稀松平常,只是更深刻了“善良”在我心中的分量。
從“孔子庭訓”到“顏氏家訓”,家訓自有人類社會起就潛移默化的存在著,世家大族著書作述,普通小戶言辭教導,種種皆為家訓。時光變遷,經年累轉,金財有形而傳承無質,家訓不曾消逝反而愈發重要。為人父母者以言為訓,以身正則;為人子女者聽之、思之、學之,訓不是手段,傳承才是家訓的最終意義。
父親教我在世莫怕吃虧,母親明我立身與人為善,身長二十余載,家訓無字,卻早已行勝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