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5-03
新聞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管理員
瀏覽量:1393
玉,一個美好的字眼,覺得她喚起的就是一種明媚溫潤的感覺,而且她的字形也是那么亭勻有質,音節也那么悅耳動聽。最早出現在<詩經>里的玉有許多好聽的名字,瓊,瑤,瑜,瑯,瑛,琚如緩緩而來的素衣女子,溫婉動人,端莊含蓄。又有投我一木瓜,報之一瓊瑤的慷慨溫厚君子,在這里,玉是其佩,玉是君子,君子如玉。
很慚愧的說,我其實是一個不懂玉的人,可是在我的骨子里,對玉就是有那么一種莫名的喜歡,這種喜歡可能來源于我對中國文學的熱愛,因為,中國的玉文化早已根深蒂固地滲透進了中華文化的各個方面,文學,歷史,宗教,信仰,精神的,物質的以及中國人世世代代的道德價值觀。
先賢孔子在論語中就自比于美玉,他認為玉有十一德,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因為玉有這么多美好的特性,故引發了君子對玉的喜愛。并佩戴之。君子于玉比德焉。這是儒家對玉最重要的思想。至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載:玉,石之美有玉德。玉具有仁,義,智,勇,潔五種美德。這是對玉德的進一步精簡。
曾經在博物館欣賞過一些古玉,她們雖已黯淡老舊,卻依然發出迷人的光彩。她們靜靜的躺在那里,有來歷,有故事,卻并不張揚,生命的狀態在這里呈現出一種成熟的圓潤。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這時,你的腦子里會忽然閃過許多先賢的名字,采菊的陶淵明,詠絮的謝道韞,承天寺里的蘇東坡。還有慧眼識英雄的紅拂夜奔。那些文人士子清凈無塵的古雅,那些尋常巷陌的素樸,還有光陰,歲月,仿佛都沉淀在了上面。這個時候,你會忽然覺得,做個中國人真好。
一直私下里想擁有一塊上好的美玉,只是我知道,這需要緣分,這種緣分絕不是靠到交易市場去買賣得來的。幾年前我曾與一塊美玉失之交臂,后來想起總是心痛不已。那是一只初看起來并不起眼的玉鐲,是家姐送給我的,因為得來的太容易了,我忽視了她的價值,直到有一天,她開始煥發出那種沉睡的光芒,這種光芒來自于她與我日復一日的肌膚相親的結果。當我開始驚詫于她的美麗,她卻又被我一不小心的打碎了。從那一刻起,我才知道,一件完美的玉飾,除了她本身的質地,設計師的精雕玉琢,還需要人對她的滋養,只有經過這個漫長的過程,玉才能算的上完美,才能破繭成蝶,最終完成自己。
這是屬于農耕文明。手工年代的感覺。不急不躁,無法速成,帶著一種質樸的美感,來自時間的尊嚴感。
玉,一個文化的空間,一個人性的空間,一個中國人心中永遠的夢,在這個夢里,有中國人的溫柔淳厚,謙恭有禮,有高潔無暇,有至性至情。雖然那些君子,美人的年代已經離我們去的很遠。
西勘院職工 張漢梅
2017.5.16